新闻中心

 
5G发展图鉴
添加时间:2020/7/15 浏览次数:624 来源:本站

2019 年 10 月三家运营商共同宣布 5G 商用至今,5G 商用已半年有余,三家运营商的 5G 基站覆盖了全国 100 多个主要城市。国内的 5G 业务发展到底如何?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图 1  5G 商用重大事件

 一、5G 在网用户达到 4000 万,但缺乏杀手级应用
截止到 5 月底,运营商宣称的 5G 套餐用户数已有 8960 万,但这个数字用来表征 5G 用户数并不准确,5G 套餐包含了 4G 终端+5G 套餐和 5G 终端+5G 套餐两大类,4G 套餐限速 300Mbps,5G 套餐最大可到 1Gbps。真正 5G 用户是能够享受 5G 服务的用户,即 5G 终端+5G 套餐。根据信通院宣布的 5G 终端出货量来推算,真正使用 5G 网络的用户数不会超过 3600 万(假设 5G 终端用户 80%开通 5G 套餐,4608 万*80%)。这跟全国移动 4G 用户数 12.8 亿(移动 7.5 亿+电信 2.8 亿+联通 2.5 亿)相比,占比仅有 2.8%,说明大部分 4G 用户并没有开始转 5G 业务。    


 图 2  5G 用户数

纵观韩国 5G 发展也有类似的现象,尽管运营商都纷纷宣传 5G 商用后,ARPU 值有上升,运营商赚钱了,事实上,5G 载波的数据量仅占总数据量的 10%左右,大部分业务还是承载在 LTE 上面。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普通移动用户对 5G 需求其实并不强烈,现有的视频、直播等业务,LTE 完全可以满足,5G 载波只是作为 LTE 附属的一个载波而存在(EN-DC)。

5G 用户数发展缓慢主要还是缺乏杀手级的应用,普通移动用户在新业务出现之前对移动数据的需求并没有爆炸式的增长。中国 LTE 发展到第 8 个年头,在提速降费和视频应用的双重刺激下,移动用户 DOU 达到了 8G 左右,而韩国、台湾等发达地区的 DOU 也在 10G~20G 之间。在国内,4G 终端渗透率已达到 80%以上,除去工作和睡觉的时间,用户上网娱乐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在没有大数据量业务出现前,如 AR,VR 等,移动用户的 DOU 不会爆炸式增长,对 5G 的需求相应也不会太迫切。

二、5G SA 性能有待提高,终端多样性以及芯片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比 NSA,SA 的业务时延更低,上行速率是 NSA 的两倍,性能更好。中国电信曾经就提出“SA 才是真正的 5G”。从 5G 规模试验开始到现在,2 年过去了,5G 的 SA 模式仍不成熟,特别是核心网和终端,核心网的标准化 R16 才刚刚完成,而高通支持 NSA/SA 双模的芯片在 2019 年年底才推出,需要一段时间的测试、验证和优化。美国运营商 T-mobile、韩国三家运营商也将 SA 商用计划推迟到 2020 年下半年。

终端方面,根据信通院 6 月份的最新统计,5G 终端上市新机型已经推出了 81 款,且 5G 终端出货量占比逐月升高,但绝大多数 5G 终端都是国内品牌,苹果的 5G 终端却姗姗来迟,计划于 Q3 正式推出,而最新款的苹果终端用的也只是使用了高通 X55 芯片,成熟度和稳定性都不够完美,搭载下一版高通 X60 的苹果终端估计要等到 2021 年。

在业务需求不足和终端机型选择少的双重影响下,普通用户的换机意愿并不强烈,对 5G 大都抱着观望的心态。在 To C 发展缓慢的情况下,5G 的突破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 To B。

三、亟需发展 To B 业务,行业标准化还需加强
5G 的三大应用场景中, URLLC(超低时延)在垂直行业的应用才是 5G 真正的价值所在,它更像化学中的催化剂,是第 4 代工业革命的核心动力,将推动工业化的一次革新。工业应用最重要的是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这恰恰是只有 5G 网络才能提供的性能,是之前的通信系统都做不到的。5G 满足了许多行业的特定需求,比如工业机器人,移动车联网以及远程手术等 5G 典型应用都依赖于高可靠性和超低时延。

5G 行业组织也意识到 To B 才是 5G 的突破点,在 R16 标准中,重点考虑了向垂直行业的扩展,但 R16 标准才刚刚在 6 月底完成,离产业化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尽管 R16 中定义了 5G 与 TSN(Time Sensitive Networking,时间敏感网络)的集成,为工业互联网提供统一的、经济的解决方案。但是现有的工业协议众多,相对独立,要全行业统一标准与 5G 集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首页    关于德标    产品中心    公司新闻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德标仪器官网:Copyright © 2019 深圳市德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粤ICP备20021550号